目的 探讨鼻肠管和鼻胃管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
方法 将7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和使用相同的营养剂,比较两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营养状况、肠道耐受性等。
结果 鼻肠管组的入院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接受肠内营养后,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载铁蛋白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鼻肠管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载铁蛋白水平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的腹胀腹泻、反流、误吸、高血糖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
结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肠道的耐受性,降低VAP的发生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肠内营养;鼻胃管;鼻肠管;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并发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研究显示[1],在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率高达9%-69%,是普通病房患者的4倍以上。肠内营养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可预防VAP的发生;而肠内营养又与VAP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比如口咽分泌物或胃液内容物的反流、误吸被认为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2]。因此,有必要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方式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鼻胃管营养和鼻肠管营养方式分别进行研究,比较两种肠内营养方式对预防VAP发生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年1月-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7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35-70岁,平均(52.9±12.4)岁;其中颅脑损伤22例、心脏疾病18例、多发严重复合伤9例、呼吸衰竭8例、脑出血5例、肿瘤疾病4例、其他疾病4例;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住院号,按照伪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平均总热量KJ·kg-1·d-1来计算营养液量,使用肠内营养电子泵进行喂养。鼻肠管组进行盲插到十二指肠降部,而鼻胃管组则采用常规插管法置入胃部。两组患者每天总使用量为20mL/kg,而最大滴速不超过mL/h,每天分4-6次进行。
结果
一、入院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病率比较分析鼻肠管组的入院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
二、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前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载铁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肠内营养后,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载铁蛋白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鼻肠管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载铁蛋白水平高于鼻胃管组,P<0.05
三、肠道耐受性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分析可知,鼻肠管组的腹胀腹泻、反流、误吸、高血糖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
讨论
危重症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的现象,在ICU病房中实施机械通气又会加重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消耗,使得患者摄入的营养减少。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可明显延长呼吸机使用的时间,这加剧损害了呼吸机结构和功能,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在有条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保护胃肠道功能,而且可防止菌群易位和阻断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5]。然而,肠内营养方式不当也会引起VAP的发生,其发生机制包括口咽部定植菌群的误吸、胃内容物的反流、胃和十二指肠的定植菌逆行移位[1,6]。接受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容易出现胃容量过多、胃部pH升高、病原微生物定植增加等问题,这可能造成胃、十二指肠的消化食物反流,造成定植菌逆行移位。因此,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方式,尽量选择副作用小、肠道不良反应少、引起VAP发生率低的肠内营养方式,这有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鼻肠管营养改善VAP效果显著。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肠内营养方式包括口服、鼻胃管营养、鼻肠管营养、胃造瘘等,而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营养又是最为常见的肠内营养方法[7]。本研究显示,与鼻胃管肠内影响相比,鼻肠管肠内营养可明显缩短入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前白蛋白和载铁蛋白的水平,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肠道耐受性。由于鼻胃管肠内营养容易受到气候、病人活动度、鼻胃管的清洁度、肠内营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8],该方法容易出现滑脱;使用鼻胃管容易发生反流、呕吐等不良胃肠道反应,导致胃、十二指肠的定植菌反流至肺部;加上其管径较大,刺激性过大易引起VAP。研究结果表明,经胃肠道营养的危重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肠内营养液的反流发生率和误吸率明显低于鼻胃管肠内营养有关,临床上已有相关文献报道[9]。
总之,不同的肠内营养途径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鼻肠管营养方式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减少反流和误吸等不良反应,从而可降低VAP的发生。
文献来源:
李镇,郑辉才(医院呼吸内科).鼻肠管与鼻胃管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对比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22(3):-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