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8日电通讯:“中国玫瑰”的风采——记在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项目上的中国女工
新华社记者王博闻刘学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是星期四,也是以色列一周中最后一个工作日。在中铁隧道局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项目部分标段工地上,崔素梅、刘军、白芳清分别坐在距地面30多米高的3个驾驶室里,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龙门吊,将管片等材料运到10多米深的隧道施工现场,或将掘出的渣土运到车里。
工地上共有3个龙门吊,主要由平均年龄35岁的5名女工负责操作,除了上述3人,还有陈静静和张天芬。
作为工地上为数不多的女性工人,她们技能高超,作业高效,勤奋敬业,不怕苦累。
吊车作业频繁,特拉维夫夏天作业环境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但艰苦的环境难不倒这群意志坚强的女人。高高的龙门吊上有她们柔美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她们从不叫苦叫累,用中国女性特有的坚毅感染和带动身边不同国家的工友,激发大家共同奋斗,被亲切地誉为“绽放在特拉维夫的中国玫瑰”。
28岁的刘军去年11月到以色列前,曾在中国深圳、长沙、成都和重庆等地的工地上先后工作过,积累了5年多的驾驶经验。面对这样的赞誉,她谦虚地说:“干我们这个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要胆大、心细、责任心强。”
事实上,龙门吊的工作不仅充满技术含量,还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极强的责任心。例如,上料时司机要和信号工保持高度默契,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用刘军的话说,“眼睛必须跟着勾走,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玩手机的”;一次作业要吊动载料垂直运动40多米,操作机器的过程中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