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与神学的联系科学是如何成为人类

在如今,科学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是很多人嘴里却总充满着“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类似的言论。其实,这些言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全无道理的,但是一定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可以将其归结到思想形态一类,对着这一类言论,现在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今天,小编就从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的“实现发展三阶段论”出发,和大家聊聊神学,哲学与科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主义是哲学里的一个流派,孔德认为,我们可以把人类思想发展史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科学界,哲学家和神学家坐在一起在聊天,他们看到眼前的马路上有一辆汽车在奔驰。在科学家眼里,这时候通过观察汽车的运动时间和距离,很快地估算出了汽车的前进速度。在科学家的眼里,主要研究的元素会是汽车速度,加速度,而牛顿运动定律可以量化这些概念,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理念。但是在哲学家眼里,他看到的就完全不同了,他会想,牛顿定律描述了汽车运动的合理性,那这个定律的本质是什么呢?对人们来说,我们观察到的汽车运动只是表象,科学家只是喜欢在这个表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某种理论,从而就建立了所谓的知识体系科学定律,比如牛顿运动定律,这个定律来自于一个客观的表象,是为了描述这一类的运动方式。而在神学家眼里,他看到的东西和前两者又是截然不同的,神学家会感叹,汽车为什么会运动,是因为汽车内燃机里的汽油燃烧,那汽油是怎么来的呢?汽油是史前动植物的遗体被大地运动的作用后产生的结果之一。那大地为什么会运动呢?他们会一步一步的追寻着问题的最根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是上帝。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哲学与神学是对同一种现象不同层次的认知。它们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密切配合的,还是说我们刚才汽车运动的例子,科学研究的是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可以真真切切地改变我们客观生活的知识,但是不去思考这些知识的来源与产生。如果要追寻科学知识的来源,这时候就要哲学来接手了,哲学会从认识论,方法论,抽象概念,数理分析等角度来探讨这些知识背后的逻辑。这时候要是再继续追问的话,为什么自然规律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呢?这时候就脱离了哲学的研究范畴了。这时候神学就开始接手了,神学开始探讨这些终极原因背后的上帝,但是结果是显然的,那就是没有结果。虽然科学,哲学,神学在层次上是逐渐上升的,但是对问题的研究却是越来越没有结果的。科学只研究最具体的,最一般的,最单纯的知识,是完全客观的,它可以明确地知道我们的实践水平,因为科学家们可以利用数学这样的量化工具给出具体事物运动的答案。比如给火箭加什么燃料,加多少能产生多大的推力,在哪一刻能达到宇宙第一速度,从而脱离地球引力将卫星送到既定轨道,这些都需要具体的数值,而只有科学才能给我们答案。而在神学阶段,人们的死亡就是不受束缚的了,甚至可以自由幻想,因为神学无法像科学那么严谨,所研究的理论也没有可证伪性,也就是说神学研究的东西不能证明是对的,也不能证明是对的,往往在现实意义上会一无所获。神学研究也许一百年都会原地不动,终极问题还是原来的老模样。但是科学却不同,科学研究一百年,一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在科学家看来,神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扯犊子的,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认神学的价值。神学或许没有什么具体的研究成果,但是最起码增强了人类的思辨能力,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未来与无知的一种寄托,单从这一点来,神学或许不是那么毫无用处。在我们这个科学高度发达的信息碎片化时代,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我们经常会碰到这么一群人,他们就是利用科学,神学,哲学这三点之间的联系,随时切换战术来对你展开攻击,没错,这群不讲道理的人就是“杠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bing91.net/fydyy/1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