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从当代摄影看摄影的生存方式

摄影的存在有多种可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从当代摄影的范畴考量摄影的存在方式,一些存在的可能就显得可疑。所以尽管你生活在当代,要想进入当代摄影的范畴确非易事。自然,当代摄影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众说纷纭难以给出准确定义的话题。在论述当代摄影之前,我们是否可以先退回到一个更大一些的空间范畴,比如当代艺术,借此可以厘清许多摄影中难以解答的现象。首先是“当代”,这首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因此,它是从“现代”延伸而来的。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从而让“现代艺术”成为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艺术流派,而某一个特定时期总是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等。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随着时间延伸到20世纪70年代,“当代艺术”在时间的轴点上自然登场。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了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相对和平繁荣时期。市场经济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模式,商品意识渗入了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政治和军事两大阵营的存在,冷战促使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思想认识领域则创建了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这些重要的变化无一不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面貌,也自然影响了艺术的进程。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让许多人陷入了认识危机之中。现实生活中各种观念所发生的纠缠、碰撞、摩擦,也让艺术家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局限于“现代艺术”中形式的探索和更新,更重要的必须面对现实,进入话题。这些通过艺术进入的话题,包括国家、宗教、种族、身份、记忆、身体、社会性别、欲望等等,几乎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让艺术和当代社会形成了更为有效的互动。因此,衡量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也就是看艺术是否能够对社会敏感话题进行讨论,从而更强化了艺术的当代性。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当代摄影的空间。首先,当代摄影正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顾铮在他的《世界摄影史》一书中写道:“年代以来,摄影以一种水银泻地般的姿态融入到当代艺术中去,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无法剥离的重要部分。……当代艺术已经由衷地接纳了摄影,不耻于摄影的渗入,而摄影也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它自身仍然富于活力,而且也给其他艺术样式注入了活力。”正如前面对当代艺术的论证,当代摄影最为本质的价值意义,不再是建造出一座座供人膜拜的艺术神殿。除了美学价值之外,摄影更强调其内容意义和对社会话题的介入。面对社会、政治力量带给人们的恐惧和偏见,面对社会矛盾所交织成密密麻麻的网,摄影以其迅捷而独特的媒介手段,将这些话题所编织的无形的网化为影像,成为人类视觉的具象化。再让我们深入摄影本身。从最为基本的认识论出发,一般的人都相信摄影能捕捉片刻的现实,凝固稍纵的瞬间,摄影的科学性和机械自动性,曾使人们相信它是真实的工具;同时,人们也相信摄影能再现我们的梦境,图解我们的想象,从而使摄影又被认为是艺术创作的工具。然而摄影图像所创造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它似乎可以让人们以最有效的方式解了世界、掌握真像,但是它另一方面又阻止了人们真正的、全面地了解现实。它总是在我们似乎接近了它的时候突然转身离去,而图像世界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乐此不疲投身于这个游戏之中——将现实变成非现实,直至超现实——不仅仅是因为现实(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被以物质对象的形式来观看。这时候,摄影进入了当代。而且,让我们想到了另一个概念,这就是和当代摄影密切相关的“观念摄影”。顾铮在《观念摄影与中国的摄影之我见》中曾说:“观念摄影打破了关于摄影的传统定义,使历来的影像标准发生动摇。它给摄影家以一个参照,证明摄影其实是一种极其自由的媒介,同时也预示了影像价值标准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它在另一个意义深长之处是作品发表渠道的多样化,专业摄影杂志无法决定观念摄影家的命运。同时,它也促使摄影家认识到摄影可以是目的与手段两全的表现媒介。因为观念摄影引起对摄影自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bing91.net/fyqydyy/12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