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公司组织同事之间进行工作方面的相互评价,当人事主管交到你手中一份表格的时候,面对直接影响绩效的评分表格,你会给出满分吗?
你会直接痛快地给出5星好评吗?还是会想象一下他平常的表现,先列出来很多的原因,然后“综合客观”进行评价?
为什么这么问?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有没有主观意志或者自由意志的问题,也就是说,我的评分到底是不是客观的,我的评分到底能不能反应我对这个人的正确看法?
先看答案,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你所谓的客观评价,其实是你被你的大脑情绪影响的结果。
不只是我们普通人,事实上,即使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也根本就不可能做什么主观选择。
1、网球运动员的选择
神经学者和作家罗伯特·伯顿(RobertA.Burton)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我们知道棒球比赛里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双方各就各位,投球手投出一个球,击球手根据这个球的质量,判断要不要击球。一般人的想法是,击球手的判断力和决策水平很重要,对吧?不对。
球从离开投球手的手,到抵达击球地点,总共有到毫秒,这就是击球手的全部反应时间。
从球的图像进入击球手的视网膜,到大脑感知到并且对全身肌肉发出击球指令,需要毫秒。肌肉收到指令到完成击球动作,需要到毫秒。这样击球手的总反应时间是到毫秒。
这也就是说,击球手必须从球一离开投球手的手就开始反应,而不能先观察一段球的运行线路再反应。
换句话说,在投球手投出球的那一刹那,击球手真正接收到的信号仅仅是“他投球了!我现在开始反应!”——而不是这个球是怎么飞行的。他根本来不及根据球的飞行路线信息做判断。
当然,他还是“看到”了球的飞行路线,但这个所谓的看到——也就是大脑意识到——其实是发生在他做出击球动作之后。可是在击球手的感觉上来说,他*以为*自己是根据球的运行路线做的击球判断。你要是事后采访他,他会说,啊,我看这个球是这么这么一个球,有这么这么一个线路,往这里飞,所以我就决定这么打。而殊不知,他被自己的大脑骗了。
这个知识是“意识落后于决策”。击球动作都是自动化的本能反应,人的意识只不过在事后出来做个解释而已。
2、理性永远是情感的奴隶
休谟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理性永远是情感的奴隶,这句话已经被科学反复验证过其正确性。
面对考核评分,你也许给出满分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不论你评出多少分,都不代表你所认为的观点是正确的。你可能认为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他最近的工作表现根本就不好,我就可以给他良好或者较差的评价。
其实,我们都被自己的大脑骗了,本来我们人类也特别会欺骗自己。你所谓的“客观评分”并不代表了你对这件事情的“客观评价”,因为你并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仅仅了解了一个片面的现象而做出的评价,真的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真相就是,你所谓的很多理由和因素都是在你大脑做出了对这个事情的结果之后理性层面调用的解释而已。它们都是你的情感的产物而已,既然都是事后的解释,为什么不让这件事情解释得更好一点呢?
我们都是机器,机器干嘛这么较真。与其做大脑的奴隶,干脆就别浪费精力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有用的反馈上也许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