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之声记者吴迪通讯员蒋明沈笑驰报道
浙江之声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
今年73岁的吴大伯是个退休教师,1年前热爱文体活动的他迷上了吹唢呐,还加入了余杭当地一个唢呐爱好者团体。
大概3个月前,在一次练习时,吴大伯发现他的唢呐原装吸头不见了,为了不影响练习,他就随便找了个其他型号的代替(吹唢呐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塑料与金属线圈制成的吸头)。这一换可出了岔子!!!
究竟发生了什么?
吴大伯一个吸气,竟然把这个吸头给吸进了身体!更可怕的是,随后的几天吴大伯明知吸头在体内,而且咳嗽也十分厉害,但他依然等待着吸头能从粪便里排泄出去。“那个唢呐头太小了不匹配,我也没太注意拿起来就吸,结果嗖的一下,1秒钟就吸进去了,5分钟后就觉得很难受,好像有口痰卡在喉咙。”吴大伯说。
咳嗽了几天后,不适症状又莫名其妙的好转了不少。吴大伯心想,估计唢呐头已经通过大便顺利排出去了吧。于是,又开始每天爬山、喝茶、吹唢呐的悠哉日子,也渐渐的忘记了身体里还有个异物。
大意疏忽导致住院
就在前不久,吴大伯忽然开始发烧,并且咳嗽加剧,晚上睡觉呼吸的时候还伴有“呼呼”的怪声音,像吹哨子一样。“感冒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以前的话我挂挂盐水、吃吃药就好了,这次一直都没好。晚上睡觉的时候,有呼呼呼的声音,我有点害怕了,觉得可能跟‘那个’有关。”吴大伯有些懊恼地说。
为了不耽误“病情”,8月20号,医院呼吸科就诊。呼吸科黄晟主任通过气管镜发现了气道里‘那个’唢呐吸头,也顺利将吸头取了出来。黄晟主任说,如果老人在事情发生后能立刻过来取出,“住院”完全可以避免:“唢呐的‘头’叫做哨片,我们检查的时候发现它卡在老人的气管里,3个月多周边都已经生长出肉芽组织了,拿出来的时候有少量出血。吴大伯还需要3-5天才能出院。”
(取出来的唢呐头)
据黄主任介绍,这种‘异物误吸’的情况在呼吸科的临床当中很常见。有绿豆、花生仁、笔帽,甚至还有虾皮、红枣皮、山核桃壳、枪栓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为什么掉进去?
哪些人容易掉?
怎么才能避免?
对此,黄晟主任指出,小孩与老人为异物吸入的高发人群。小孩,尤其为幼儿,三岁以内最好避免食用糖果(尤其硬糖)、花生仁、坚果等食物,以免不慎吸入堵塞呼吸道。而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较差,易误咽误吞,另外在进食的时候不要让老人多说话,尽量保持他们注意力集中。
真的出现不慎吸入的情况,可以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紧急的自救,对患者进行背部的拍击,帮助排出异物。如果依然无法得到缓解,医院就诊,不可掉以轻心。
黄主任还建议,一旦出现反复咳嗽、反复肺炎症状的患者,并且难以查明病因的,不排除存在异物吸入的可能性,也要到呼吸科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