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至今,在我国武汉爆发国内广泛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1]。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一版至第七版[2]提到CT表现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严重可出现实变。
“磨玻璃影”,一个与早期肺癌密切相关的术语,一个让老百姓闻之色变的术语,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这里,小编为大家揭开“磨玻璃影”以及新冠肺炎磨玻璃影的神秘面纱。
磨玻璃影,也称磨玻璃密度影,英文名称ground-glass-opacity,简写GGO。具体定义为CT图像肺窗上肺组织的密度轻度增加,像磨砂玻璃影,有雾蒙蒙的感觉,其内部走行的支气管及血管影仍可显示。
左肺上叶磨玻璃密度影,大小0.7cm,内部点状血管影清晰显示磨玻璃影容积重建,直观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的关系
GGO是对一种CT表现的描述,这种CT表现不是特异性征象,也就是说,出现了GGO的表现并不一定代表得了新冠肺炎,或是肺癌。可以出现这些征象的病变有许多情况,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如局灶性间质纤维化、炎症、出血或肺腺癌等[3]。这些病变都可以表现GGO,但病理基础不同,CT征象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肺部间质纤维化
良性GGO以局灶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组织病理学显示间质间隔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肺泡腔内空气保存;如果存在固体成分,则可能与纤维化病灶和肺泡塌陷有关[3]。CT征象主要表现为小条索状、小片状的GGO,容易合并有纤维化病变。
新冠肺炎GGO
任何类型感染性肺炎都可以表现为GGO,但是细菌性肺炎由于肺泡内有浆液渗出以及红细胞和白细胞浸润,较多表现为密度较高的实性病灶,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GGO更多见于病毒性肺炎。新冠肺炎具有普通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下面我们以普通病毒肺炎的病理特征结合新冠病毒的CT特征进行介绍。
病理上病毒性肺炎分轻度和重度,轻度主要表现为急性间质性改变,肺间质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致使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重度表现为支气管、肺泡壁组织变性坏死,肺泡腔内可见炎性渗出物: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等。肺泡腔内可有透明膜形成。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也可增生、肥大,并形成多核巨细胞,在增生的上皮和多核巨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4]。
轻度病毒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间质水肿,肺泡腔内无渗出物[4]。
重度病毒性肺炎:灶状凝固性坏死[4]
CT上轻度新冠肺炎绝大多数出现GGO,病灶内血管穿行可清晰显示。在磨玻璃病灶内部常可见细网格状阴影,类似铺路石状,称为细网格征或铺路石征。这些征象都与肺间质受累而肺泡不受累相关。重度患者病灶数目明显增多,范围明显扩大,病灶内密度增高或不均匀,出现实变[5]。密度增高和实变可能与肺泡腔内出现渗出物和肺泡上皮病变有关。
轻度新冠肺炎:多发磨玻璃影,外带分布[5]。重度新冠肺炎CT表现[6]
肺部肿瘤GGO
肺癌根据肿瘤在肺内的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磨玻璃样影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因其起源于肺段或远端支气管,在肺周边部形成孤立的癌结节。肺癌患者病理改变为单一、分化好的柱状细胞覆盖细支气管以及肺泡,分布于肺周围,或者呈弥漫型,侵犯肺叶的大部分,甚至侵犯两侧肺叶[7]。
肿瘤性病变本质是肿瘤,其形状为圆形或类圆形,CT检查显示的磨玻璃密度影我们常常称为磨玻璃结节(GGN)。根据病灶内是否含有实质成分,磨玻璃密度结节分为两种: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GGN容易合并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
纯磨玻璃结节
混合磨玻璃结节-少许实性成分
微浸润腺癌,右肺下叶斜裂旁GGN,胸膜凹陷,内部血管影增粗,红色箭头所指是横膈顶部。
浸润性肺癌,CT显示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内部可见较大实性密度成分,并见增粗的血管影及空泡(点状黑影),病变边缘可见分叶、毛刺,并见胸膜牵拉。
对于磨玻璃密度病灶,不管是肿瘤还是新冠肺炎,都是老百姓无法承受之痛,已经引发全民焦虑现象,目前临床上存在过度诊断与治疗的问题。但其实大部分GGO属于良性病变,可以安全的随访,比如下面图像显示是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其实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可以非常安全地随访。纯磨玻璃密度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
疫情期间GGO处理策略
参考文献
卫健委发布第6版诊断标准。央视网[引用日期-03-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引用日期-03-04]
Gao JW,RizzoS,MaLH,etal.Pulmonaryground-glasso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