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角色进入山水水泥股权纷争又有变

北京平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70758.html

旷日持久的山水控制权争夺,又起新变化:5月30日,山水水泥(.HK)发布公告称,在5月29日上午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产发”)派驻山水投资的董事侯建国,被增选为该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这意味着,济南产发这家地方国企正式进入山水水泥董事会。

此前,山水水泥(.HK)董事会由央企中国建材与台资亚洲水泥派驻董事联合组建,随着济南产发派驻董事的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层面又添地方国资成分。

国企改制职工持股

在退休的前高管刘现良看来,山水水泥是由济南市建材局整体改制而来,从一降生就带着国企的“胎记”。

据他回忆,年10月,济南市建材局将下属两个水泥厂迁建项目申报国家经贸委,但由于济南市建材局是国家行政机关、不具备申报资质,因此经济南市体改委批复,整合济南市建材局下属多家水泥企业,组建了济南建筑材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于年10月21日登记注册,注册资本万元,时任济南市建材局局长张才奎被任命为董事长。此后,该公司又更名为济南山水集团。

当时,中国正兴起一股国企改革潮。年,济南山水集团搭上了这股体制改革潮流,确立了组建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而改制上市的规划。

年8月10日,济南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山水”)经济南市工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3万元。其中济南山水集团占比19.86%,济南山水名员工出资.3万元,占比80.14%。从此,民企控股的山东山水与国企济南山水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同时并行。

从年开始,济南山水集团全面启动国企体制改革——国有股全部退出,名山水职工和8名高管集资而建的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投资”)成为大股东;同时引入了摩根士丹利、鼎辉和国际金融公司三家外部股东,筹备境外上市。

直到年7月4日,山水水泥(.HK)得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水泥行业第一只红筹股。

这时,由经营管理层与名山水职工组成的山水投资,持有山水水泥30.11%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股权分散各方角逐

山水水泥股权纠纷,起于年的退股风波。当年11月,前任董事长张才奎主导山水投资推出《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和《股份回购方案》。按照这两份方案,名职工和7位高管全部退股,股权均卖给张才奎一人。而回购股份的方式,是用上市公司分红款收购股份,兑付分三期进行,每期十年,第一期价格打八折,第二期打九折,第三期不打折。

在许多职工眼里,前任董事长张才奎父子是强行用本属于职工的股权收益收购职工的股权,且股权变现长达30年,让大量职工尤其是老职工无法接受。顿时,企业7名高管6人倒戈、联合数千员工不断维权。一场旷日持久的股权纠纷就此引爆。

趁着山水水泥内部诉讼迭起、纠纷不断,各路资本争相涌入——先是央企中国建材(.HK)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被引入,持股16.67%,山水投资股份被稀释至25.09%,失去了大股东的持股安全线(企业均可在二级市场增持为大股东,不触发要约收购条款);原来的股东亚洲水泥(.HK)也伺机增持、达到20.90%,反超中国建材;半路杀出的天瑞水泥(.HK),更是在二级市场豪掷60多亿港元、疯狂扫货,占股28.16%。一时间,山水水泥内部集聚了各路资本,试图争夺实际控制权。但相对分散的持股结构,使得任何一方都不足以完全控制这家水泥企业。

股权引发的一系列纠纷,让山水水泥(.HK)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年报显示,年度,山水水泥亏损高达近67亿元;年亏损9.79亿元。

国资回归能否平复股权风波

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山水水泥始终存在控制权随时易主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股东间相互制衡的关系,也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的重要节点上容易产生分歧。

出于维护企业及员工队伍稳定及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的多方面考虑,济南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山水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年9月,济南产发开始收购山水员工在香港的持股平台公司——山水投资的员工股份,试图通过股份收购实现对山水投资的控制,进而化解这家企业各种不稳定因素。

根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bing91.net/xhfydyy/11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