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网络化运维的思考与探索访上海地

“(第七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性建设研讨会”将于8月18日-19日在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将采用三场专题论坛同步举行的方式,围绕机电设备智能化创新与实践、供电系统创新与实践、综合安防创新与实践三大专题进行探讨。详情请-。

自年1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以来,上海地铁由初期的线路试运营阶段逐步过渡到了现在的网络化运营初级阶段。根据最新规划,到年路网运营总里程将达到公里,工作日客流预计达到万乘次,届时上海地铁将迈入超大规模网络化运营阶段。为了深入探讨网络化新格局下地铁运维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我们采访了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凌翔。

网络化运维特征·量质齐升

当前,上海地铁面临的课题,一方面是新一轮的地铁规划建设,另一方面是超大规模的网络化运营。而对于地铁跨入网络化时代以后,如何运营?如何避免管理体系的滞后?是当前许多行业人士正在深思的问题。对此,张凌翔有着自己的看法:“网络化运营不仅体现在规模体量‘量’的增加,更带来了网络结构功能与装备系统能力方面‘质’的飞跃,从而表现出不同于线路式的运维特征,对设备运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当下地铁网络化运维特征,张凌翔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认知:第一,设备数量多、制式多样化、多阶段并存。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地铁设备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十二五”期间,上海地铁设施设备总量增长33%。同时,受技术条件不同、系统功能需求各异、分段分期建设、系统供应厂商较多等因素影响,设施设备呈现出多种制式共存的特点。新、老线路设施设备所处的寿命阶段不同,运行状况、安全可靠度和维护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第二,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大、系统间关联性强、处置难度高。设备数量增加,系统更为复杂,制式、型号、新老程度等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和处置难度。线路及各系统间关联程度更加紧密,突发事件通过换乘车站、系统接口等进行扩散传播,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和连锁反应,进而影响较大范围区域,甚至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营。第三,管理对象多、跨度大,顶层管理和协调联动要求高。随着规模体量的增长和覆盖范围的扩大,管理对象增多、管理跨度增大,网络顶层管理内容比重明显加大,跨组织、跨部门、跨专业、跨岗位的协调联动工作量大幅增加。同时,随着运营组织、维护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项业务规模扩大,模块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多项业务协同运作时,业务模块之间的协调复杂程度增加。

网络化运维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上海地铁围绕“网络化运营管理”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也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张凌翔认为,关于网络化运维应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探索,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bing91.net/fydyy/1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