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走5亿学费,坑惨数万用户,把家长当提款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你以为你在鸡娃,其实是教育机构在鸡你。

当鸡娃遇上了学霸君,家长惨变提款机。从拍照搜题的引领者,到一对一的后来人,学霸君走对了第一步,然后步步踏错。多个线下代理商,多个员工,1万多名老师,5万多个用户,5亿学费欠款,在线教育这把虚火,烧着的不只是一家公司,还有整个社会。

1.南开学霸创立学霸君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南开大学毕业。上学期间就开始琢磨如何赚钱,他和同学几个合伙办了个培训班,搞得风风火火。

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

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张凯磊觉得,回到教育领域创业的机会来了。线下我打不过学而思,那我就从线上来颠覆你。于是,他毅然辞职,创办了问吧科技,第二年,学霸君APP问世,不到两个月,用户数就上了百万。

要说呢,在线教育这块大蛋糕,张凯磊看到了,别人其实也看到了。这一年,还有个叫李勇的小伙子从网易辞职,创办了粉笔网,也就是后来的猿辅导,刚创业就拿到了IDG资本的0万美元融资。

之后,各大风险资本纷纷入局,创业公司层出不穷:从学科辅导到素质教育,从少儿英语到职业培训,从教辅内容到工具平台,从题库到O2O再到在线一对一……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那么,早期的学霸君最主要的业务是什么呢?是题库,是拍照搜题。实际上,它也是最早做拍照搜题的公司。

可以说,对于这个市场需求,学霸君挖掘得非常精准。当时很多所谓的在线教育公司,其实就是把线下上课的那一套原模原样地搬到线上来,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能量。

而拍照搜题就不一样了:哪道题不会做,也不用问同学、问老师,直接用手机拍个照,然后软件就能自动识别图片的内容,从海量题库里给你找到这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学霸君试水成功,猿辅导也马上反应过来,在年搞了个小猿搜题。还有一个公司,百度旗下的作业帮,一开始做的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忙写作业的社区,在年初的时候也转型,专攻拍照搜题了。

就这样,猿辅导、学霸君、作业帮,“拍照搜题三小龙”三足鼎立。

2.B端C端两不误,人工智能一对一

和学霸君不一样的是,另外两个大量地砸钱买广告,做商业推广,拼了命地从市场上拉用户。就这样,年年中,它俩就后来居上,用户量反超学霸君。

到年下半年,搜题大战基本尘埃落定,学霸君虽然活了下来,可是在“三小龙”里面,它的排名是最末,用户量早已被猿辅导和作业帮甩在了后头,很难再逆袭。

穷则思变,学霸君就开始找别的出路。什么出路呢?把流量变现。

学霸君做过直播答疑、大班直播课,可惜效果还是不行。一直到上线了一对一辅导,家长们终于愿意付钱了,学霸君这才看到了商业变现的希望。年下半年,公司第一次有了营业收入!

年,人工智能特别火。学霸君顺势推出了一个智慧教育平台,学霸君AI学。怎么个智慧法呢?一个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系统算法推送个性化的题目,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再一个是利用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让机器人学会做题,这样一来,就算学生想问的题目在题库里没有,机器人也能答出来。

学霸君把AI学这个平台卖进了中学和小学。据说,通过这个平台,老师每天可以节约3个小时的作业批改时间,而且通过系统的作业报告发现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讲解。

于是,学霸君一手抓B端,一手抓C端,终于找到了创收的法子。到年年底,公司的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张凯磊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未来服务万的家庭。

3.四年没融一分钱,资金黑洞谁来填

年10月,国家发了一份文件,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为了控制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学校要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原则上只留纸质作业。

这就相当于给AI学下了封杀令:它主打的不就是把作业、考试电子化、数据化吗?禁令颁布以后,学霸君的B端业务寸步难行,只能断臂求生,把所有的精力转向C端的一对一辅导。

年8月,国家出了个新规,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的课时费不能超过3个月。年的时候,几个部委机构又联合发文,把这个规定重申了一遍。

可是,学霸君显然没有做到,该预收一年就预收一年,甚至还搞了各种折扣,怂恿家长一次性交个两年的,并支持分期付款。

这就导致一个什么现象呢?学霸君的流水很高,高得吓人。

年6月,公司宣布,一对一课程的单月营收破亿;可是这些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从未来预支过来的,从会计上来讲,那都不应该算是营收,而是负债。更要命的是,就算是这样,学霸君的现金流也还是负的,收进来的钱不如花出去得多。

自己存不下钱,那就只能管投资机构要钱了。学霸君最后一轮融资就是在年1月,之后整整四年,它都没有再融过一分钱。

反观它的竞争对手。猿辅导,在搜题大战结束以后,先是瞄准一对一,后来集中资源推大班课。在年获得1.2亿美元E轮融资以后,猿辅导又在年完成3亿美元的F轮融资,在年3月完成10亿美元的G轮融资,10月完成一共22亿美元的G1轮和G2轮融资,12月又做了一笔3亿美元的融资。而这几年的学霸君呢?一分钱也没融到。

再看作业帮,在搜题大战结束以后,做起了在线直播课。在年获得1.5亿美元C轮融资以后,作业帮又在年完成了3.5亿美元的D轮融资,5亿美元的D+轮融资,年6月完成了7.5亿美元的E轮融资,12月又完成了超过16亿美元的E+轮融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竞争对手都融资融到手软,你要不到钱,就注定了是必输的结局。四年没融一分钱,资金黑洞谁来填?答案显而易见,家长填。

4.在线教育内卷化,学霸君造血无方

年春天,新冠疫情到来了。为了应对疫情,教育部决定新学期推迟开学,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线下的辅导班也不能开了,要不就关停,要不就转移到了线上。K12在线教育站上了风口,用户数量正在短期内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而这背后,是大把大把的广告费。

回到在线教育行业中来,当市场开始井喷了,广告战就成了各大机构争夺用户的唯一选择,各种招生广告贴满了电梯间、地铁站、短视频和信息流平台,还冠名了好几个热门综艺和影视剧。

根据不完全统计,光年暑假,几个头部玩家的营销费用就超过了80亿元。结果导致什么?获客成本快速飙升,而推广的转化率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整个行业走向了内卷,学霸君苦不堪言:竞争对手囤着几十亿美金,不怕烧钱,可它没钱,想卷也没得卷。更别说一对一的获客成本本来就要就要比大班课高得多,它的利润本来就薄,结果还被这些班课抢了用户,不出问题才怪。

5.老师被坑,鸡娃家长变韭菜

学霸君是年的12月底爆雷的。可大家恐怕想不到,就在年的双十二,学霸君还做了大力度的促销,直到12月25日还有课程顾问在催用户赶快买课,说到年1月1日,课程价格就会全面上调,到时候再想用这个价格买,可就来不及了。

好巧不巧,那天正好就是学霸君给老师们付工资的日子,结果拖欠了,没发出来。第二天,总部就有了消息,说学霸君一对一项目解散了。接着,受害的老师就在家长群里坦白,说我这工资估计泡汤了,课也没法接着上了,以后这工作手机也要上交,大家自求多福吧。

家长们一下就崩溃了:我双十二刚买了几万块钱的课,一节都还没上呢?钱退吗?白条上的分期付款能停吗?你们这是明目张胆的诈骗!

就这样,学霸君破产倒闭的传闻开始在网络上疯传,被媒体迅速跟进,学霸君这个雷,终于爆得轰轰烈烈、天下皆知。

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被欺负到这份儿上了,竟然还被张凯磊倒打了一耙。他发了个公开信,一开始还显得挺有态度,挺有担当的,说:“学霸君绝不跑路,绝不推卸责任,问题不解决不宣布破产。”可再往下一看,味道就变了,字里行间就差没直接骂媒体是搅屎棍了。

他怎么说的呢?本来小班课的业务已经快要卖掉了,等卖掉就能有钱来救一对一,结果媒体这么一掺和,交易被搅黄了,两头都玩完。他还说年,媒体跟进了很多次爆雷事件,看起来是在行使监督权,实际上是在引发挤兑,吃人血馒头。

那意思,是不是只要媒体不报道,学霸君的雷就不存在?想想多个线下代理商,想想多个员工,想想1万多名老师,想想5万多个用户和欠下的5亿学费,学霸君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

ofo挪用了用户押金,蛋壳透支了预付的租金,学霸君也是一样,一点也没把用户当外人,预付的学费直接拿来滚动扩张。教育部三令五申最多预收三个月,怕的不就是这个吗?

“挤兑”是一个金融里头的词,银行把客户存款拿去放贷,等客户取款的时候就没钱支付了,这个叫“挤兑”。可是银行受到了金融监管,要有存款准备金,买了存款保险,而这些公司呢?打着实业经营的名号,干着金融公司的事儿,还一点也不受监管。

来源:今日头条等发布(版权归原作,如有侵权请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bing91.net/fyqydyy/1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