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孙宏杰,是武汉地铁运营公司供电车间试验工班的工班长。”前天,经晨报连日报道的武汉“地铁保电大师”孙宏杰登上市民大讲堂第期,与多位市民分享他12年如一日,甘做除患排障“扫地僧”,保障地铁供电安全的故事。
用“庖丁解牛”来阐述“工匠精神”
市民大讲堂是由长江日报和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一个社会公益讲座活动,至今已办到第期。从院士、作家、艺术家到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已有位市民登上讲台成为主讲人。
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市民大讲堂推出了“工匠精神”系列,孙宏杰作为一名地铁高压电工,首次登上大讲堂,和现场多位市民分享了他的人生故事。
12年来,孙宏杰一直坚守在地铁供电维修一线,他是武汉地铁第一任供电工班长,第一任试验工班长,第一位荣获市技能大师称号的地铁人。他的职责是除患排障,保地铁供电安全。
开场,孙宏杰就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做任何事要精准求实,将每一环节,每一步骤做细做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说,这也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认识基础。
正是用这种精神,孙宏杰12年来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成绩。作为一名中专生,他每年汉化多页英文图纸,一本在新华书店买的英汉专业辞典已被他翻烂;武汉地铁在全国首个采用下接触轨供电方式,他和同事们从零开始,从各级供电设备、各种用电保护装置到适配工法,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三轨”供电维修保障体系;他对全线座车站,台设备了然于心;夜晚检修“三轨”,2公里要弯腰次,他无怨无悔;自己动手改造设备电路板,为地铁节约50万元;新线“开荒”时,在艰苦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保新线顺利通车;地铁名电工,有八成都师从于他。
多位市民倾听孙宏杰讲述时,现场数次响起如雷掌声。
地铁电工孙宏杰在市民大讲堂上讲述工匠故事。
记者李子云摄
同事们评价:
工作上精益求精的“萌叔”
邹凯是地铁运营公司机电部副经理,和孙宏杰认识了13年,既是孙宏杰的同事,也是他的好朋友。“工作上,老孙非常认真,但生活中非常和蔼可亲,大家喜欢用‘萌叔’来形容他,”邹凯说,每年要完成预防性试验,还要进行新线开通前的配合工作,“他就是默默工作,默默奉献。”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老孙有很严重的胃病,曾经胃出血过,”邹凯感动地说,对待工作,孙宏杰总是亲力亲为,“有时拦都拦不住。”
电工尹学灯是孙宏杰的徒弟,他说:“师傅是我用一辈子去追赶的目标。”他还记得,年,2号线开通前,有些车站比较偏远,没有公交,孙宏杰带着他们,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始,一走就是2个小时。天气热,仍在施工的车站里、隧道里,蚊子也多。“我特别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能跟着师傅有这段珍贵的经历,不仅练就现在一身本领,还树立了非常正确的工作观念。”
“我是70年代生人,那时接受的职业教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孙宏杰说,现在他也一直用这种职业精神去教徒弟。
现场,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党委副书记郭文雅说,孙宏杰不愧于“技能大师”的称号,他技术出众、扎实,对待工作专业、专注、专心。武汉地铁有一大批像孙宏杰这样的“技能型”员工。年,武汉地铁运营的员工队伍将达到2万人,“工匠精神”在地铁发展过程中,将会一直传承下去。
“萌叔”多才多艺,表演引人叫好
“我是双子座。”老孙工作起来,对于设备的摆放不允许有一点差错,不少人都会问他是不是“处女座”。前天,他笑着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工作中大家背后叫我‘黑脸包公’,但生活中却被叫‘萌叔’。”原来,老孙20年前也是位文艺青年,会弹吉他、吹陶笛。前天,他和徒弟合奏了一曲《天空之城》,现场观众不停拍掌称好。
“我最怕的是没有人超越我”
现场有市民问:“12年如一日,重复做同一件工作,是怎么调节自己的?”孙宏杰回答,自己工作的理念是,把一件复杂的事分解开,变成简单的事;简单的事,在重复过程中找到创新点,就可以获得快乐和满足。
还有市民的问题比较“犀利”,问道:“怕不怕被超越?”“怕,但是我怕的是没有人超越我,希望每个徒弟都能够超越我。”孙宏杰爽朗笑道。
长江网网友在网上问孙宏杰,“下一个工作目标是什么?”
孙宏杰回答,现在武汉已经有4条地铁线路在运营,今年起每年至少开通2条新线,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尽头。只要有新线新设备,就要一直探索下去。
记者陶常宁通讯员曾斯黄彦袁永华
来源:武汉晨报
欢迎分享编辑徐振(ID:tiandogow)联系:whdtjttw
qq.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呀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